作者:呂堯

隨著歐盟地區稅務監管與企業合規標準持續提升,義大利已全面邁入帳單系統電子化時代。從發票開立到稅務申報,從公司稅務啟用到遠端管理,電子化流程已深度嵌入企業日常營運中。對有意進入義大利市場的企業而言,掌握當地的電子合規要求,不僅可避免風險,更是提升效率、降低營運成本的重要一步。本文中,漢騰將為您系統整理台資企業義大利子公司在電子發票合規管理上的幾個關鍵重點。

電子發票(Fattura elettronica)成為強制要求

自 2019 年起,義大利對所有已註冊增值稅(IVA)納稅人實施強制電子發票制度,涵蓋範圍包括:

  • 所有 B2B(企業間)、B2C(企業對個人)與跨境交易;
  • 企業與個人、消費者、公部門間的正式發票往來;
  • 無論企業規模大小,皆須透過國家電子發票平台 SDI(Sistema di Interscambio)提交電子發票。

第三方電子發票軟體:整合開立、收發與帳單管理功能

義大利企業普遍採用當地第三方電子發票軟體(如 Sistemi、Zucchetti、TeamSystem 等)實現財務流程自動化。這些軟體通常整合以下功能:

  • 發票開立與接收:支援開立 B2B、B2C 及跨境發票,提供正式電子發票(Fattura elettronica)格式與自訂發票編號功能,便於管理;
  • 客戶資料匯入與歸檔:可自訂導入客戶資料、稅率設定等,發票開立後自動歸檔,簡化後續流程並利於年度結算與稅務查核;
  • 帳單管理功能:統一管理進項與銷項發票,自動分類、對應付款資料,提高對帳效率;
  • 付款資訊整合:可在發票中新增付款方式、條款與交貨資訊;
  • 跨境發票手動管理:對不適用電子發票的交易(如非歐盟國家)支援本地上傳與歸檔。

透過這些系統,企業可將帳單處理與財務營運高度整合,有效減少人為錯誤,並提升財務部門的處理效率與合規能力。

國家電子發票平台 SDI:電子發票的官方通道

自 2019 年起,義大利已強制所有增值稅納稅人透過 SDI 平台提交電子發票。該平台特色包括:

  • 涵蓋範圍廣:涵蓋 B2B、B2C、政府採購及境內外交易;
  • 發票流程控管:所有正式發票皆須經 SDI 驗證、紀錄與轉發;
  • 自動回饋機制:企業會即時收到 SDI 平台對發票是否被接受、退回及原因的通知;
  • 進項發票接收:企業可透過本地第三方發票軟體接收供應商經由 SDI 傳送的電子發票;
  • 稅務申報串接:與 SDI 同步後,企業可自動完成 IVA 申報、F24 預扣稅繳納等事務。

特別提醒台資企業:僅有通過義大利政府認證的第三方電子發票軟體,才能在合規與技術層面順利對接 SDI 平台。

保留集團 ERP 系統,實現與 SDI 對接的解決方案

許多台資企業在全球業務拓展過程中已部署成熟的 ERP 系統,若仍使用集團統一 ERP 進行電子發票與帳單管理,且該系統未與 SDI 對接,將無法在義大利完成合法電子發票申報。

因此,企業需尋找一種在保留既有 ERP 架構下,又符合義大利當地電子發票合規的解決方案。

較為直接的思路是 ERP 系統與義大利電子發票系統並行運作:

  • 核心業務流程(如銷售、採購、庫存)持續於原 ERP 系統內操作;
  • 發票開立與稅務申報則透過義大利在地電子發票軟體完成;
  • 兩套系統透過中介介面(如 API、資料匯出/匯入模組、中介軟體)同步關鍵財務資料。

不過,此方案挑戰在於兩套系統的技術資料對接,包括欄位格式差異、IVA 使用規則配對、資料同步穩定性等方面,皆存在現實困難,且實施時程較長,短期難以完全解決。

針對上述困難,漢騰建議企業在初期階段可採取「ERP 系統形式發票 + 義大利電子發票系統正式發票」的手動同步過渡方案。具體作法為:

  1. 選用支援 API 接口的義大利本地電子發票系統;
  2. 建立 ERP 系統形式發票的導入規則,特別是在發票編號與業務單號間建立關聯;
  3. 與義大利稅務師確認發票開立所需的增值稅規則;
  4. 在符合法規要求下,手動輸入 ERP 形式發票內容至義大利電子發票系統以進行報送。

透過雙系統架構,企業既可保有總部管理的靈活性,又能確保在義大利市場的營運合規,達到技術與法遵的平衡。

義大利電子發票合規為市場準入門檻

義大利電子發票制度已成為市場進入的基本門檻。台資企業在當地營運時,除瞭解稅務規則外,更應構建穩健高效的電子合規體系。漢騰致力為中國企業提供從義大利公司遠端設立、營運到合規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務,協助企業高效進軍義大利市場,專注業務拓展,無後顧之憂。

漢騰諮詢深耕歐洲市場多年,始終重視中國企業在歐洲的市場佈局,曾協助數百家企業進入歐洲市場,提供從跨國組織架構設計、選址評估、招募與人力資源管理、進入資質、投資併購等全方位服務。如您計畫拓展義大利市場、進行本地化營運、建立團隊與派遣員工、或對綠地投資與併購有興趣,歡迎聯繫我們的市場進入與投資專家!


免責聲明: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供一般參考,並非法律或專業建議。儘管我們致力於確保內容的正確性與時效性,但因法律規範可能變動,實際情況或有所不同。建議讀者在實際操作前諮詢專業法律顧問或相關專家,以確保遵循當地法規要求。作者及本文發布單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後果概不負責。